民以食为天,中国千百年的饮食文化历史传承,我们今天品尝的美味佳肴都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海峡福建学烹饪让大家重温下经典的美味,那深深的饮食文化情怀。
丰富的食材离不开世代劳动人民的艰辛探索
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,古人类要与形体和力量上远远超出自己之上的许多动物搏斗,庞大的犀牛、凶猛的剑齿虎、残暴的鬣狗,都曾经是人类的腹中之物。其他温顺柔弱的禽兽,还有江河湖沼的游鱼虾蚌,就更是逃脱不了这些原始的猎人和渔人的搜寻了。
除动物而外,古人类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植物,是长在枝头、结在藤蔓、埋在土中的各类果实和野蔬。在连这些果蔬一时也寻觅不到的时候,人类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向植物茎杆花叶,选择品尝那些适合自己胃口的东西。不知通过多少世代的尝试,也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,才筛选出一批批可食植物及其果实。
中国饮食的广采博纳精神,使得历代人们不辞劳苦地去探求各种食物原料,使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,而食物原料的丰富和扩展,又为中国饮食的五彩纷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。
酸甜苦辣美味餐桌
醋的文化
醋文化,是以醋为载体,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,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,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。醋,又称酢、醯、苦酒、米醋,起源于中国,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中国各地物产气候不同,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,保持至今最著名的山西老陈醋、江苏镇江香醋、福建永春老醋等。
醋,味酸、甘,性平。归胃、肝经。能消食开胃,散淤血,止血,解毒。
醋是以粮食、糖、酒等原料经醋酸菌发酵酿制而成的。其中乙酸(化学式为:CH3COOH)含量约为3%-5%,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,质量好的醋,酸而微甜,带有香味,在调拌各种热、冷菜,只要用量适当,做法精巧,就能烹饪或凉拌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。醋作为一种调料品,具有激起食欲、刺激胃酸分泌、帮助消化等好处。
醋除了有调味功能外,还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和医疗价值。包括:杀菌解毒、降血压、健美减肥、美容护肤、抗癌、消除疲劳等功效。
盐的文化
西汉时期,东台先民"煮海生盐",开始撰写"盐文化"的灿烂历史。东台如今尚现存"安、灶、撇"等地名皆与煮盐历史有关。
"天下财富之巨,首推两淮,两淮之富,又数扬州,扬州之根,又在东台",足见盐文化孕育下的东台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一页,时有"小扬州"之称。东台沿海的乡镇地名大多为盐卤"浸泡"过的,灶、堰、冈、仓、团、盘、圩、滩、垛等,成了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。
清朝一位文人在描写盐民生活的《绝句》诗中写道:
白头灶户低草房,六月煎盐烈火旁。
走出门前炎日里,偷闲一刻是乘凉。
酱油的文化
酱油是把豆、麦煮熟,使其发酵然后加盐而酿制成的液体调味品。色泽红褐色,有独特酱香,滋味鲜美,有助于促进食欲。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。
酱油最早是由中国发明的。现在已知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,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,此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酱油。但考虑到酱油和酱的制造工艺是极其相近的,而中国在周朝时就已发明了酱,所以酱油的发明也应远在汉代之前。酱存放时间久了,其表面会出现一层汁。人们品尝这种酱汁后,发现它的味道很不错。于是此后便改进了制酱工艺,特意酿制酱汁,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酱油的诞生过程。
茶余饭后诗酒茶
茶的文化
“茶”字的起源,最早见于我国的《神农本草》一书,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。据有关专家考证,该书为战国时代(公元前5年-一公元前221年)的着作。 我国茶圣一-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着《茶经》,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。
根据陆羽《茶经》推论,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。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,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,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,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。
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。唐朝时,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,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(即现在的池上茶园),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。
酒的文化
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,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。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,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。又因为饮酒过量,便不能自制,容易生乱,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。明代的袁宏道,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,深感长辈有责任,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,专门写了一篇《觞政》。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,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。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:
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,要相互跪拜。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,叫侍饮,通常要先行跪拜礼,然后坐入次席。长辈命晚辈饮酒,晚辈才可举杯;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,晚辈也不能先饮尽。
悠长的历史,丰厚的文化底蕴让美食变得更有味道,海峡福建学烹饪觉得爱好美食的你一定也会对它们感兴趣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