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多的盐不仅带走身体里的钙,带走正常的血压,同样也带走了许多生命和人类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。很多人以为吃起来咸就是盐多了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,海峡福州厨师学校觉得看不见的盐才可怕。
看不见的盐,更易超标
自家盐罐里的盐可以用限盐勺来控制,但您能否认清生活中大量“看不见的盐”呢?日前,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刊文指出,许多流行食品的含盐量可能让你大吃一惊:半块意大利辣味香肠薄饼含1350毫克钠,就连每片全麦面包都含有150毫克—190毫克钠!加拿大统计局前不久也发现,即便是自称炒菜“从来不放盐”的人,每天也平均摄入2927毫克钠,可见包装食品和快餐含盐量之高。所以,这些“看不到的盐”,才是真正的“幕后黑手”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“隐性含盐”的问题确实存在。目前盐摄入过多仍是中国人膳食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。中国高血压的人数已超过1.6亿,我国每人每天平均吃盐量已达到12克,在北方一些口重的地区,更远不止这个数,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“安全线”——6克。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谢文梅表示,其实,每种食物的摄盐量累加起来是很可观的。除了自己在家做饭时放的盐外,让家人摄盐量超标还有两个“罪魁祸首”:包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和在饭店就餐时过咸的菜品。美国医学会调查后也发现,在美国人平均每天进食的盐中,有75%来自加工食品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食品添加剂安全科主任塔兰迪诺承认,“食品含盐量太多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,为大众提供更健康的食品选择势在必行。”
薯片、泡面含盐量最高
“许多食物自身就含盐。比如1克味精就含盐0.5克,100克酱油相当于15克食盐,100克榨菜相当于11克食盐,100克香肠相当于4克食盐……就连许多蔬菜,如空心菜、豆芽、紫菜里,也都含有一定的盐。”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说。
在外就餐时,含盐量大的菜更让你“防不胜防”。以两道家常菜为例,一份10寸盘的家常豆腐,主料豆腐400克,配料150克,烧制时要加5克盐;一份10寸盘的鱼香肉丝,主料猪肉250克,烧制时加盐3克。而且,这两道菜都要加酱,“隐藏”的含盐量已超出上面的数字。谢文梅称,厨师们都知道,菜淡了卖不出去,多放盐还能提鲜,这样放盐量自然就“水涨船高”了。尤其是北方人爱吃的红烧菜、炖菜、老鸭汤等,含盐量都挺惊人。
一些吃起来不咸的食物也可能含大量盐。前不久,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市面上73款食品进行了调查,包括薯片、虾片、饼干、谷类早餐等,发现其中近七成钠含量属英国食品标准局规定的“多盐”的类别,即每100克食物中,有500毫克以上的钠。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的调查也显示,某种流行泡面一盒就含盐1400毫克,达到成人日推荐量的一半。谢文梅表示,其实,高盐食物吃起来不一定咸,单靠味觉分辨未必准确,很多食品同时有其他味道,比如甜味往往会盖过咸味,而长期摄取高盐分也会令味觉灵敏度减低。
各国为限盐出高招
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尚未迟:美国自1994年执行食品标签制度,即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含钠量,很大程度上帮助消费者控制了盐的摄入。最新的研究还发现,吃盐过多会导致肥胖,因为人们在吃过咸的炸薯条、汉堡包等食品时,不得不喝大量的可乐等碳酸饮料。美国医学会哈瓦斯教授说,估计平均每人每天因为喝这些饮料要增加280卡路里的热量,“这是个相当大的数量”。据美国广播公司日前报道,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就“隐性含盐”问题在华盛顿举行了听证会,以收集更多的证据,为发动一场“讨伐盐的战争”做准备。以后,盐有可能像色素、香精一样,被归入“应该被限制的食品添加剂”范畴。一旦这样的话,对于食品中盐的添加量,就会“有法可依”了。
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:按照英国饮食的传统,英国餐馆里的各种饭菜在烹饪的时候都是低盐或是无盐烹饪的,在端上餐桌后由客人自行添加盐或酱油等作料。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的各国风味餐馆进驻,英国人更愿意尝试来自异国的美食,而这些餐馆为了销售更多饮料酒水,烹饪时可能加入很多盐,消费者却对此浑然不觉。为此,英国已有餐馆主动在菜单上标出每道菜的含盐量,并鼓励人们选择含盐量低的菜肴。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此表示欢迎,因为,低盐烹调的食物中一般油分也会比较少,从健康的各个角度来说,大家都该选择这样的菜馆和这样的菜品。
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邓晨:日本食品卫生部门规定要在食品包装上标上所含的盐分,并且还印了免费小册子放在超级市场,顾客可以免费取阅。这些小册子上除了阐述盐分摄取量多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之外,还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各种减少盐分的菜谱,比如用柠檬的酸味、鱼的鲜味来调味等。
日本东京大学营养学系户田教授认为,人们在看营养成分标签的时候,往往都注意热量,因为大多数现代人都担忧自己太胖,但人们总是忽略盐分,因为体重的增加很容易发现,但血管内的状态却很难真切感受到。所以,立法控制食物里的含盐量才是当务之急。
让盐瓶走出厨房,走上餐桌
“看不见的盐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呢?
中国人长期以来吃盐多,使味觉变得麻痹,一定要慢慢调节自己的口味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国外有些营养学家和医学家,吃任何饭都不放盐,养成习惯就好了。比如说,我们去餐馆吃饭时,就可以跟服务员要求少放盐。像红烧肉等口味重的菜,一两个礼拜吃一次,每次的量控制在几块以内。
国外有些餐馆的桌子上备有小盐瓶,菜做得比较淡,全靠客人凭自己口味调节。像英国的“餐时加盐”就比较值得借鉴。可以要求厨师在烹调时或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,吃前再撒上盐末,只要吃起来咸味够就可以了。这种做法可不使盐渗入食物中,而食物表面的调料也能使舌上味蕾受到较强刺激,既能唤起食欲,又能减少盐的摄入量。另外,在国外的厨具一般很精准,像在实验室一样,有量杯、厨房秤,勺子就能分5个不同量级,使用起来很方便,这些工具也都能帮助限盐。
海峡福州厨师学校提醒大家也要尽量控制酱油、番茄酱、辣椒酱、咖喱等调味品的摄入量,少吃咸菜、酱菜、咸鸭蛋等腌渍食品,以及香肠、午餐肉、酱牛肉、烧鸡等熟食制品;冰冻食品、罐头食品和半成品及快餐方便食品中往往含较多的食盐,一定不要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