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一年中气温相对比较低的秋冬季,很多人就开始给自己和家人进补了,但是凡事都要讲究方法,进补也是一样,它是因人而异、因地制宜的,海峡福州厨艺培训学校就跟大家说说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补。
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
进“补”,也要因人而异。王雪梅提及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(体质)有虚实寒热之辨,中医养生原则,应该是: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。
也就是说,少年阳气正盛,其实可以不补,或者小补;而中年人就要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理了,比如最近很劳累,身体损耗太大,就要补一补;现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,更应多重视保护。比如立冬时节,气温变化大,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,规律用药,减少出汗等体力活动;颈患有椎病、腰椎病的患者,应注意局部的保暖,多做一些柔和的锻炼,如练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养生操,这些都体现了“老年重保”的理念。王雪梅进一步介绍,进补还要找中医师进行辨证,不能清补、温补、大补、小补,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上,那样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,甚至还会因小失大,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。
事实上,在临床上,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有些人以清为补、有些人以通为补、有些人以化痰除湿为补等,不是只有补气养血、滋阴温阳才算是补,还是要根据具体年龄来看。
南方清补,北方温补,高原润补
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。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气候差异很大,虽说都是立冬时节了,在北方的人已经看到了飞雪,穿起了厚棉袄,而在南方的人还穿着单层夹衣。王雪梅介绍,其实,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:南方清补、北方温补、高原润补。
具体来说就是,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,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,如牛、羊肉等。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,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,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,比如鸡、鸭、鱼类。在我国南方,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,如台湾立冬街头的“姜母鸭”,就是不错的选择。而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,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、木耳、冰糖为宜,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。
“南方清补,北方温补,高原润补”,这句口诀说的是大环境的一个原则,另外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。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,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,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,也有可能是热;而南方一些家庭,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,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,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。如果个人再有个什么基础疾病,这样一来,我们面对的环境复杂了,体质也复杂了,进补就不是简单的跟着户外环境来了。所以在遵循地域环境进补时,最好还是到医院找中医师辨证一下,以便更好地进补。
秋冬季吃什么养生
1、多吃栗子
栗子是可以陪伴一冬的健康干果。一方面,它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、铜、锰等矿物质,能强健身体。栗子还是坚果中唯一含维生素C的,是感冒和流感盛行时的必备零食。因此冬季多吃栗子是有助于养身的。
2、多吃羊肉
羊肉是温热性的食物,冬天吃羊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、御寒抗病,可以说是最适合冬天食用的肉类食物。羊肉中含有大量的热量,多吃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血液循环,对于一些怕寒以及手脚冰凉的情况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。除此之外,羊肉中含有大量地微量元素,特别是铁元素以及磷元素,这些都能够很好的补气血,对于一些贫血的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在冬天的时候,如果出现气血不足、身体虚脱以及大病初愈的情况,服用羊肉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,不仅能够补气血、同时还具有保健脾胃、肾脏的功效,身体也会越来越强壮。
3、多吃芋头
芋头除了富含钾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素外,芋头还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植物胶体,能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,有止泻的作用,同时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,能润肠通便,防止便秘。中医认为,芋头有益胃生津、补中益气等作用,很适合用来补虚。因此在冬季,芋头是要多吃的,这样才能补中气,才能让身体有更多的能量汲取。
4、大白菜,祛病又延年
大白菜起源于我国,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冬季蔬菜。大白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,特别是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 C和微量元素硒,能对抗“自由基”对细胞的损伤作用,因此可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。
5、多吃菠菜让你更年轻
菠菜味甘,性凉,利五脏,解酒毒,能润燥滑肠,养血止血,清热除烦,生津止渴,养肝明目。另外,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维生素E。维生素 E是一种抗氧化剂,能阻止机体内氧化过程,有助长寿,因此多吃菠菜对延缓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。美国农业部一项最新实验表明,每天吃30克左右的新鲜菠菜,比喝3杯红葡萄酒的抗衰老效果更好。
6、吃萝卜保健康
俗话说,冬吃萝卜秋吃梨,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。冬天是吃萝卜的最佳季节,这与萝卜的生长季节和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“吃萝卜喝茶,气得大夫满街爬” 的谚语。可见萝卜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已是流传甚广了。
寒冷的秋冬季可以吃些温热的食物
1、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,比如畜禽肉、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%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,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%~6%作为热量散失,脂肪则是4%~5%。此外,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,研究表明,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,抗寒能力会增强。需要注意的是,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,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。
2、吃饭前喝碗热粥或热汤
寒冷的气温下,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,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,还能暖肠胃、唤醒消化系统,促进食欲。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。此外,冬季气候干燥,更应补充水分,而喝粥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。
海峡福州厨艺培训学校建议大家除了饮食上给自己进补,也要保持适当的锻炼,能帮助身体增强免疫抗病能力。